关于假释,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无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15年B.对于犯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都不得适用假释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题目

关于假释,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15年

B.对于犯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都不得适用假释

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

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假释。无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10年。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枪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累犯不得假释。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由于刑罚还未执行完毕,不能构成累犯。
更多“关于假释,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15年B.对于犯杀人、爆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假释的考验期限,正确的说法有( )。

    A.假释的考验期限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B.假释的考验期限,从假释之H起计算

    C.有期徒开0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D.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


    正确答案:BCD

  • 第2题:

    假释是附条件的将犯罪分子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关于假释的说法,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但是离开所居住的市可以不用批准
    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C.对于被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累犯也可以适用假释
    D.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20年

    答案:B
    解析:
    B项正确,《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由于刑罚还未执行完毕,不能构成累犯。A项错误,第八十四条规定,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①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②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③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④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C项错误,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D项错误,第八十三条规定,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

  • 第3题:

    关于假释,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B.对于犯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使被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得适用假释
    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
    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答案:D
    解析: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因此,在假释考验期内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 第4题: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有关假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均可适用假释
    B.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假释
    C.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应为1年以上5年以下
    D.对犯抢劫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核假释。(1)因故意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放火、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所以选项A错误。(2)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所以选项C错误。(3)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所以选项D错误。

  • 第5题:

    关于假释,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15年
    B.对于因故意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都不得适用假释
    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
    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假释。无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10年。所以选项A错误。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必须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才不适用假释,不满10年的是可以适用的,选项B太过绝对。选项C累犯无论如何也不能适用假释。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由于刑罚还未执行完毕,不能构成累犯。所以选项D正确。

  • 第6题: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


    正确答案: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10年

  • 第7题:

    单选题
    徐某因犯数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20年,服刑13年后被假释。在假释考验期第6年,徐某盗窃一辆价值8万元的汽车而未被发现。假释考验期满后的第4年,徐某因抢劫而被逮捕,交代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下列关于假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B

    若徐某最终被判无期徒刑,则其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

    C

    若徐某最终被判20年有期徒刑,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

    D

    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根据《刑法》的规定,关于假释,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5年

    B

    对于因故意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都不得适用假释

    C

    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

    D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假释是附条件的将犯罪分子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关于假释的说法,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但是离开所居住的市可以不用批准

    B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C

    对于被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累犯也可以适用假释

    D

    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20年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正确,《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由于刑罚还未执行完毕,不能构成累犯。A项错误,第八十四条规定,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①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②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③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④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C项错误,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D项错误,第八十三条规定,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

  • 第10题:

    单选题
    关于假释,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

    无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15年

    B

    对于因故意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都不得适用假释

    C

    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

    D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核假释。无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 10 年。所以选项 A 错误。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必须是判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才不适用假释,未超过 10 年的是可以适用的,选项 B 太过绝对。选项 C 累犯无论如何也不能适用假释。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由于刑罚还未执行完毕,不能构成累犯。所以选项 D 正确。 【该题针对“假释”知识点进行考核】

  • 第11题:

    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假释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假释是对被判处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的刑罚执行制度

    B.对累犯,不得假释

    C.被假释的罪犯,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减刑

    D.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

    E.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


    正确答案:BE
    [答案]:B, E
    [解析]:
    (1)选项A: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选项C:被假释的罪犯,除有特殊情形,一般不得减刑,其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
    (3)选项D: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3年。

  • 第12题:

    关于假释,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问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
    D.对于犯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使被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得适用假释


    答案:B
    解析:
    【精解】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是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而不是对被假释的犯罪分子的限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所以,对于累犯,一律不适用假释。而对犯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如果其宣告刑没有达到10年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同样可以假释。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数罪并罚,不能按照累犯来处理。故选B项。

  • 第13题:

    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刑法关于假释规定的是

    A.对累犯不得假释
    B.犯罪分子被减刑以后不得再假释
    C.对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D.对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爆炸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答案:A
    解析: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对于犯罪分子进行假释需要具备下列条件: (1)对象条件: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实质条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 (3)限度条件:有期徒刑犯被假释,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1/2;无期徒刑犯被假释,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13年。但是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期限的限制。 (4)禁止条件:①累犯不得假释;②因故意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注意:第一,1997年10月1日以前犯罪,1997年10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的累犯以及因杀人、抢劫、强奸、爆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仍然可以假释;第二,原判为10年以上或者无期徒刑的暴力性犯罪,减刑后减为10年以下的,仍不适用假释;第三,对于一人犯数罪的,只要一罪属于暴力性犯罪且被判处10年以上或者有期徒刑的,则不可假释,如果是数罪并罚后累计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仍可假释。 (5)特殊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不受程序限制。本题中B、C、D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故选A项。

  • 第14题:

    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假释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假释是对被判处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的刑罚执行制度
    B、对累犯,不得假释
    C、被假释的罪犯,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减刑
    D、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
    E、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

    答案:B,E
    解析:
    (1)选项A: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选项C:被假释的罪犯,除有特殊情形,一般不得减刑,其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 (3)选项D: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3年。

  • 第15题:

    关于假释,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15年
    • B、对于因故意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都不得适用假释
    • 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
    • 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下列关于假释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假释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假释考验期满,刑罚执行完毕
    • B、假释对于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
    • C、犯罪分子假释,其被判处的有期徒刑必须已经执行了1/2以上
    • D、假释的考验期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开始计算

    正确答案:A,C

  • 第17题:

    填空题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

    正确答案: 10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填空题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

    正确答案: 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10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假释是附条件的将犯罪分子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关于假释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但是离开所居住的市可以不用批准

    B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C

    对于被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累犯也可以适用假释

    D

    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20年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第八十四条规定,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①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②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③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④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B项,《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由于刑罚还未执行完毕,不能构成累犯。C项,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D项,第八十三条规定,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