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如图所示的点C拉伸到点@10,10其中拉伸基点在点C,然后计算四边形ABCD的面积()。
A.120
B.264
C.850
D.990
第1题:
A.图形拉伸距离为X方向15、Y方向22
B.图形沿水平方向拉伸15
C.系统要求重新给定第二点
D.图形沿垂直方向拉伸距离为22
第2题:
第3题:
后处理加工应用较多的c型应力应变曲线中,与()对应的拉伸倍数称为自然拉伸比。
第4题:
在用拉伸(Stretch)对图形拉伸时,选择对象结束后给定基点,然后给定了第二点@15,22,则()。
第5题:
拉伸过程金属变形量中的压缩率表述错误的()。
第6题:
()的硬拉拔方法,对非承载式车身矫正相当有效
第7题:
拉伸屈服应力是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处的应力.
第8题:
理论示功图中,在一个冲次中悬点做的()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第9题:
短纤维后加工中,采用水浴拉伸工艺时为什么要固定拉伸点?如何固定?
第10题:
拉伸命令“stretCh”拉伸对象时,不能:()
第11题:
把圆拉伸为椭圆
把正方形拉伸成长方形
移动对象特殊点
整体移动对象
第12题:
成形到一顶点
成形到一面
到离指定面指定的距离
成形到实体
第13题:
第14题:
每次校正拉伸过程中,尽量要找到2个或更多的拉伸点和方向。
第15题:
细颈拉伸倍数随着拉伸速度变动而变动。当拉伸点后移,拉伸点的移动相应会引起实际拉伸倍数的变化,当()相等时,拉伸点可固定在一点上。
第16题:
计算题:已知拉伸试样上纵向方向A、B两点的距离L称为标距,受拉伸作用后,A、B两点间的平均应变εm=5×10-4,若L的原长L0=100mm,求两点距离的增量ΔL。
第17题:
用拉伸系统对控制点进行水平拉伸会改变控制点()方向的尺寸
第18题:
最先拉伸最后发生碰撞损坏的点
第19题:
计算题:某塑性拉伸试样,有效截面积为15mm×10mm,拉伸时屈服载荷为15kN,断裂载荷为10kN试求其屈服点.断裂强度和抗拉强度(取3为有效数字)。
第20题:
力的要素之一是()
第21题:
控制拉伸点必须稳定()。
第22题:
用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将椭圆拉伸成圆形
横坐标不变,拉伸纵坐标
横、纵坐标都改变
第23题:
作用点
质量点
冷却点
拉伸